{{ v.name }}
{{ v.cls }}类
{{ v.price }} ¥{{ v.price }}
(文汇报 ,责编:陈晨、韩庆) 昨天在沪举行的“全力打响上海‘四大品牌’,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”专题座谈会上,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发布的《2016-2017上海品牌发展报告》(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上海平均每100个市场主体拥有26件注册商标,已提前五年完成《上海市实施商标战略中长期规划纲要 (2011-2020年)》 确定的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目标。
构建多层次品牌经济发展架构
近一年来,上海结合自身特点,充分发挥自有品牌优势,提出加快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路,把品牌建设作为推动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,积极探索政府、社会、企业协同推进品牌经济发展路径,逐步构建多层次品牌经济发展架构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15年年底,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的品牌有179家,主管部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180家、上海市著名商标1300家、上海名牌1240项、上海老字号42项,并有1459家中小企业获得上海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认定。
《报告》认为,上海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不断深化,品牌培育、品牌运营与品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。2016年,上海注册商标申请件数257616件,同比增长24.2%,注册件数158380件,同比增长20.4%,总计有效注册量697251件,同比增长27%。2016年,上海平均每100个市场主体拥有26件注册商标,近五年年均新增注册商标7.6万件,提前五年完成《上海市实施商标战略中长期规划纲要(2011-2020年)》确定的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目标。
与此同时,产权保护、诚信建设不断加强。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信息事项3441项,可供查询数据近3亿条,覆盖本市138万法人和2400万自然人,为上海推进品牌建设创造了“让守信者得益、失信者惩戒”的良好外部环境。
新兴企业成著名商标认定主力
《报告》显示,第21批次新认定的78项上海市著名商标,呈现出既传承又创新的特点。一方面,“玉佛寺”“老大同”“哈市”“老正兴”等传统企业品牌意识增强;另一方面,新兴产业品牌不断涌现,知识产权咨询、工程建设咨询、资产管理、网络接入服务等新商业模式企业成为著名商标认定的主力。
去年,上海主动拓展自主品牌流通渠道,探索建立老字号品牌集聚区、自主品牌街区。鼓励商业企业扩大自营范围、开发自有品牌产品和服务,以及实行“买手制”,积极推进老字号品牌参与上海“优礼”行动,推动老字号特色伴手礼产品。
此外,《报告》还显示,科学技术部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排行榜中,2016年上海有26家企业入榜,占全国的19.8%;2017年有36家企业入榜,占全国的21.9%。在服务类品牌中,2016年530项上海名牌产品/服务中,服务类品牌占36.7%,比上年增加近10个百分点,数量达189项,比上年增加11项。目前,上海共有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4家,批准筹建的3家;上海市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9家,批准筹建的27家。金山区枫泾镇、松江区车墩镇、青浦区朱家角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。
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品牌研究中心教授王新新认为,从宏观视角看,需要政府对品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,创造一个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营商环境,从品牌发展视角规划产业政策。“市场是培育品牌的根本机制,需要通过创新供给激活市场需求,充分发挥品牌市场的巨大能力。发展品牌还是一个长期过程,需要保持战略定位、坚定方向、持之以恒、大力倡导精益求精,融合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,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的文化内涵。”